“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翻译?
LGAARA!3!66c2c24dcafe0a23/%E5%9B%BE%E7%89%872.png)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那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关键的时政术语要如何翻译呢?
dOb)kDfqFQ!3!9cee389adbd39544/%E5%9B%BE%E7%89%873.png)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决不只有欧美发达国家一种模式、一条道路、一个标准,更不能将欧美现代化道路视若唯一,进而否定其他国家的其他选择和社会进步。由此可见,这个概念强调中国在遵循现代化普遍规律的基础上立足国情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翻译时可采用增译法,增加副词distinctively解释,突出这一道路的鲜明特色。
另一方面,“中国式”是这个概念最核心的前置修饰词,强调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和独特优势。从语用和语义上考虑,跟所修饰名词关系越紧密,反映该名词本质特征的成分就越靠近所修饰名词,故可将“现代化”(modern)变为抽象名词(modernization)并后移,意为前进道路(path)的目标,保留并突出“中国式”修饰语的核心地位。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术语的整体译文为a distinctively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不知道有没有细心的同学发现本文材料来源于《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第四单元呢?
今日书籍分享:
F4w!3!f332f96b403203fe/%E5%9B%BE%E7%89%871.png)
《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为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英语系列教材的一个分册,本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在系统学习与充分理解其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聚焦中国时政文献的翻译策略与实践。教材共12个单元,分中国时政文献翻译概论、中国时政文献翻译实践两个篇章。
概论篇中,第一单元介绍中国时政文献的内涵与特色,第二单元说明中国时政文献翻译的原则与策略;实践篇第三至十二单元为主题单元,分别围绕“十个明确”的不同方面展开。
看到这里,相信同学们都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如何翻译而来的了。Now, it’s your show time! 试试看,在评论区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这个问题,在译文a distinctively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中,前置定语Chinese适宜后置吗?为什么?